李向东:用实绩彰显党员风采

来源:文明校园网发布时间:2017-05-02

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和科研工作者,植物保护学院李向东教授一直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,做人做事用心尽力,处处彰显党员风采。

以学生为教学中心

工作24年来,李向东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,为本科生、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讲授《普通植物病理学》、《植物病毒学》、《植病研究技术》和《分子植物病毒学》等课程。作为骨干成员参与省级精品课程《普通植物病理学》建设,主讲的硕士生课程《植物病毒学》是我校首批双语教学课程。  

他努力探索教学改革,使教学内容既有系统性又有前瞻性。在《植病研究技术》教学中,他率先引入关于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理论和实验。在《普通植物病理学》教学中,他以玉米小斑病为材料,将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、孢子萌发、孢子测量和显微描绘、病原菌接种等实验有机结合到一起,使学生了解从病原菌分离到致病性测定的全过程,该体系被课程组连续应用多年。在《植物病毒学》课程中,他根据教师的学术背景和研究方向差异,安排不同章节的讲授任务,让学生接触到最专业的学术思想。  

他注意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,指导本科生阅读本专业最新版英文教材,及时将学科动态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中,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,结合实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成才观。如今,他培养的5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,大多已成为企事业单位的骨干。今年毕业的一位研究生已经在植物科学I区的PlantPhysiology和农林科学 I区的MolecularPlantPath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,总影响因子接近20。 

李向东多次获得省级和校级教学成果奖、学校教学突出贡献奖、师德先进个人等,并被中共山东省委授予“齐鲁先锋共产党员”,当选“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”。

面向生产搞研究

在科研中,李向东坚持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子。他系统鉴定了小麦、玉米和马铃薯等主要作物病毒种类,发现了新的强毒株系;他发现PIPO蛋白参与烟草脉带花叶病毒的细胞间和长距离移动,烟草脉带花叶病毒的6K2招募6K1到病毒复制复合体,调控病毒复制,进而鉴定了与PIPO和6K2互作的寄主蛋白。这两个寄主蛋白是潜在的抗病毒育种的新靶标。  

他以主要农作物重大病毒病为研究对象,探索有效防治技术。交叉保护是防治病毒病的有效策略。李向东将2到3个影响致病力的突变同时引入到烟草脉带花叶病毒的侵染性克隆,并使参与病毒的蚜虫传播或与其它病毒协生的氨基酸发生突变,筛选到弱毒疫苗30多个。这些弱毒疫苗安全稳定,可有效保护植株不受强毒株系的侵染。  

他根据致病机制的研究结果研发弱毒疫苗,将烟草花叶病毒、黄瓜花叶病毒、马铃薯X病毒等的序列克隆到上述弱毒疫苗中,获得了兼抗3到4种病毒的植物多联弱毒疫苗,进而优化了弱毒疫苗繁殖方法,建立了适合大规模接种的应用技术。该技术在山东和黑龙江等地烟田使用,防治效果均在70%以上。经同行专家鉴定,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 

玉米植株高,种植密度大,后期农户无法进地,社会对食品安全和环境质量也越来越关注。针对这一系列问题,李向东的研究团队提出了玉米病虫害节本增效防治技术。该技术的要点是“分期治理,节本增效”,在玉米生长的不同时期重点防治一种或几种病虫,尽量减少用药次数和药量,同时将玉米生长后期病虫害的防治时机适当提前,解决了生产中存在的防治时机不合理,过于依赖化学农药的问题。与常规技术相比,该系列技术可减少用药2次,显著降低劳动力成本,经济、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。2014年,该技术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,2016年,玉米病虫害节本增效防治技术被列为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。这是山东省玉米生产五项主推技术之一,也是唯一一项玉米病虫害防治方面的主推技术。

催开学院奋进花

2015年,新一届植保学院党政班子成立,作为院长的李向东,与其他班子成员一起,发挥党委政治保障作用,认真落实“一岗双责”,注重发挥教授委员会作用,学院学术决策和重要工作共同研究,齐抓共管,“三位一体”管理体制得到有效落实。 

为执行好学院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,李向东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,和其他老教师一起带领青年教师深入田间地头,增长生产经验;指导青年教师选择研究方向和课题,帮助他们修改基金申请书。植保学院建立起了学术报告制度,李向东积极联系同行专家,为植保学院发展出谋划策。近两年,植保学院先后成功申请到蔬菜病虫生物学省级重点实验室、农药毒理学高校重点实验室,植物保护专业被批准为高水平应用型专业。